今日的孩童──第二十七期
世紀的兒童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新一代:衝擊青少年十大趨勢
節錄自「探索21世紀的新一代」講座
講員:林植森先生
筆錄:李誠歡先生
現在, 請你取一張白紙,然後將它分為兩部分,我們一同畫圖畫。第一部分畫一個你心目中最喜歡的十二歲青少年,你最喜歡的青少年是怎樣的,就把他畫出來吧。 另一部分,就是畫一個你心目中最令你頭痛、最不喜歡的、最令你討厭的。
怎樣?盡完了吧。 你最喜歡的那個青少年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呢?據現場的調查顯示, 計算最喜歡的青少年,所繪畫的男孩子或女孩子的比率, 這襄並沒有太明顯的分別; 但是統計最不喜歡的青少年是不喜歡男孩子,多過不喜歡女孩子。
其實我們每個人心目中, 都有我們理想的模式,即是我們對於自己,也是一樣。 但我們對於別人,更加有個理想的模式,我們有埋想的白馬王子,有理想的兒女,當然亦都有理想的二十一世紀的下一代。 那麼理想的二十一冊紀的下一代是怎樣的呢?基本上, 我們喜歡他是正面的,這是一個很常見的現象,我們莒歡他是笑口常開的、整潔的。 但另外,不喜歡的是那一些呢?就是苦口苦面,或者很不快, 或者拿起拳頭想打人的。 不過,今天你們要求高一些,又要愛閱讀,又要有藝術細胞,又要……。 我問另外一些組別,尤其是一些兒童,他們要求沒有道麼高,可能到青少年,那個要求又有少少的不同。 那麼這些給我們甚麼信息呢?當你對看一個青少年時, 你對他有沒有期望的呢?如果他滿是到你的期望, 你對他怎麼樣呢?如果他滿是不到你對他的期望的時候,你又會怎樣對他呢?
如果你是從事教育界的, 你有否偏心呢?我承認我是很偏心的,我喜歡漂亮的人, 我喜歡有禮貌的人,我喜歡對我尊敬的人,我喜歡整潔的人, 我喜歡一些當我想和他玩的時候,他很有反應的人,但當我想他住口的時候,要全部靜下來的,是否這樣呢?你喜不喜歡這樣呢?我猜想你也喜歡這樣,難道你喜歡那些當你要他安靜的時候卻很嚕吵的人嗎:即是我們自己會有一大套我們想他們怎麼樣的模式, 然後像倒模的,想他們也變成這樣:我想帶出一個信息, 就是我們怎樣看二十一世紀的青少年,其實和我們自已都很有關係。 你是二十一世紀的怎麼樣的成年?
其實我們正在塑造二十一世紀的背少年。
最近, 不知大家有沒有碰過這個字眼呢?叫做「X-generation 」。 這是甚麼呢:即是新一代的另外一個代名詞吧!或者現在我們很多的甚麼 -hm, 又甚麼後現代的、後後現代的,後後之後不知是否有「前前未來」的?跟者「前前未來」然之後到未來的……等等, 我都不懂了。但是就有些所謂「X-即generation, 他們褒獎一些 killer 的, 即是要很冷傲的,眼神聖出來就要目空一切的,甚麼也不放在眼內,焦點就要跳出框框,他的目標要跳出框框,跳出框框即是有很多反叛的東西, 很多建制的東西,他要推倒,但是推倒了要做麼呢?其實他未必知道的。
現今青少年的焦點就是玩,玩到盡,玩甚麼呢?不知道。 為甚麼要玩?不知道。 玩完之後做甚麼呢?都不知道,沒有所調。那麼,以下就是一個形容青少年的狀熊圖畫,你會怎樣形容他呢?
他怒髮衝冠即很衝動的,一了點兒就扯火,充滿憤怒。
他不是一目了然,不過就單起一隻眼睛看東西。 一目了然是很了不起的, 一眼能見到,但他不是,他又不是全用兩隻眼睛看,大致上用一隻眼睛看看東西,另外一隻眼睛,用來做甚麼呢?就用來睡覺的。 即是,他們很看重睡覺。 為甚麼青少年上主日學常常都遲到呢?就是因為貪睡。 不知你們有沒有這樣的經驗呢?我就有了,他通常的困難不是不想回來,他都知道你很愛他,不過他都很愛那張床。
他口常張開,很多東西要講,他自己是知道的。 青少年式特有的衝動,血氣方剛,但又無知,然後還要「塵」氣十足。
左耳人,右耳出,別人未曾說完,他就說知道了知道了。
看來也有個心的,不知止想看甚麼呢?就無從知曉。 這代表了甚麼呢?就是四方木一般?「四體不動,五穀不分」。 整個身驅就在這裏,還很健碩。雖然身驅健碩,但是「四體不勤」。
所以我的總結是甚麼呢?就是說,他很無能,很無力, 很無根,很無錢又很無面子的。 他們說甚麼呢?他們說他們頁是知道自己,不過他又很自卑。
他們的語文程度很差, 中文、英文、分析能力,有沒有呢:耐力有沒有呢?思考能力、邏輯能力,他們知道自已不逮, 所以常常和你說「現在」、「馬上」、「一會兒」,他不能和你說長遠一些, 因為長遠些的事,他都不是很確定的。
他沒有金錢,但他們知道金錢很重要。 有才能都是其次,他們最渴望就是最快賺取第一桶金、因為他知道有第一桶金才能變出十桶金, 而很多人都是這麼樣。 所以他就不知道,怎樣才可最快找到第一桶金出來, 讀書太慢了,建立才學太慢了,建立人際關係太浮散了、即是付出很多,收回來可能未必成正比的。
另一方面, 也概括青少年成長的範圍和方向,我只是集中於這幾個範圍。 這一個架構,可用來分析人,或者分析自己,我用生理、心理、社交和德性或者靈性的方面,作為四個環節來探討。
譬如, 用生理的方面來考慮我們自己,不知道你考慮的焦點是哪一個呢,你考慮的焦點若是首少年,那極你就以這個青少年來思想。 生理包括甚麼呢?包括他的性別、外型和體格,這些是他本身的資源。
A君是個十二歲的男孩子, 他生理狀態條件是怎樣呢:外型、體格是怎麼樣, 他飲食習慣是怎麼樣,他作息喜好是怎麼樣,這些都是一些環節給我們去思考一些東西。 我會看到他們就是這麼樣的棣子,而對我們一些作為成人, 譬如當家長、老師或者是主日學老師也好,或者當教會裹面或者當青少年工作者也好, 在這裏我泛指這一些的人,然後他們的心理呢,包括一些情緒、思想的模式、信念。 思想的模式、倍念,譬如一些舉例, 就是可能我們會想的:「一勤天下無難事」,或者我們拿著大使命的信念, 就是大使命我要做些甚麼東西,或者我拿著的信念是「天父不會吹滅將殘的燈火的」、「天父不會要我承擔超過我所能擔的」, 我有這些信念存在,但是他覺得「一勤大下無難事」是不對的,「行運天下無難事」, 即是他認為只要有機會、你只要給我一個機會,我有第一桶金, 那麼他的信念就是「中中直直,終須乞食」,所以他的信念和我們的信念是不同,那麼他當然會行一個不同的道路了。 我們是否瞭解他們的倍念呢:他的「自我」的概念是甚麼呢:他很模糊的, 其實,甚至男人、女人,他喜歡男人、女人呢,現在都很模糊了。 我很心痛,因為現今同性戀的潮流、真是很厲害。
但是, 歸根究底,我希望大家冉看這幅圖畫的時候,就不是只在看到一些負面的東西, 這一幅圖畫再用的時候,就是看「還有很多末開發的地區」, 我們有沒有想起青少年的其他一些的品質、才華,是我們可以尚待開發的呢?現在我們的挑戰, 可能是個手法,可能是個方法、怎樣去挑戰他們未曾開發的地區呢?
所以我覺得他們第一就是要「愛」,「信、望、愛」可能要調節次序,我們有信心,但我們給他們就要有「愛」,愛他、疼愛他,建立一個是長久接納他、喜歡他和疼愛他的感覺;並且信任也很重要, 他們很多時對人的信任是很有困難,因為在他四周有太多東西變動。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會喜歡長遠些的。
但是現在學校的老師也常常在轉變,每個學期都有不同的老師。 老師也在轉變中, 父母也在轉變中、是不是呢?所以,每樣東西也在轉變中。他要對自己有希望,對周圍的人有希望,對這個社會有希望。
但是我覺得我們正面對的, 不單止是對於年青人的艱難,而是我們 怎樣整理自己的艱難。 我不知其他的,覺得是否容易,我就覺得不容易。 我自己覺得比較穩定,或者給我們一些應許的,給我們隨時的幫助, 未必是人的,是聖靈這方面給我們的支持,在這裏面給我們一些的應許,或者一些的方向,是我們可以拿得穩的。
(編者按:講員的觀點及立場,並不代表本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