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21日

我甚麼都能做?

我甚麼都能做?
喜歡冒險是高小兒童的一個普遍特徵

數年前,一種「遊戲」在美國風靡一時,影響著無數的 青少年。這「遊戲」是源自一齣荷里活電影,青少年模仿著電影中一個少年名星,隻身躺在繁忙的馬路上,任由身邊的汽車疾駛而過。他們如此做,就是為那一點的刺激!

早期的青少年經歷心理學家所稱的「個人不朽的想法」*(personal fable)。這個心理狀態,我們可以在那些相信:「我甚麼也能做,沒有一樣事情能傷害我!」的兒童身上找到。

認同和善用青少年這種喜歡冒險的心態,在你的福音事工上盡量給予他們適當和安全的冒險機會。這樣做會吸引他們聚會,並幫助他們在信仰上建立信心。

安全的冒險遊戲 嘗試以下受青少年喜愛的遊戲

激光追捕:今天,許多較大的社群因著本地生意,容許有這種既有趣又刺激的捉人遊戲。人數較多的團體可租用整幢大廈,人數較少的可借用以人頭收費的地方。少年人在室內黑暗的迷宮走動,每人必須穿著一件背心和戴上頭盔,每一個頭盔都藏著一個激光接收器。其他少年人則用激光來捕捉他們,每捕捉一人便贏得分數。

划木筏:視乎地方而定,划木筏可以是很悠游自在,又或是緊張和刺激的。一方面給予他們時間分享,另一方面給予他們一種合作的體驗。無論那一部份,少年人都會享受河水、歡樂和建立關係的時刻。

小孩和青少年之間

不是所有冒險性遊戲都需要高科技或金錢的。你可將簡單的遊戲轉換在一個新地點進行,如鄰近的公園,這樣做能把一個熟悉的遊戲變得有趣和吸引。

我們第一次經歷到這一點,是在暑期聖經班一次旁晚舉行的活動。那次,我們帶著90位少年人到教會附近的一個公園,進行一次「自製香蕉船」比賽。可是,這個遊戲是徹底失敗了。十五人一組的少年人,根本就不能共同合作——把雪糕勺起、擠上奶油和開一瓶櫻桃。這次比賽的壓力超出他們的能力。 可是,一種傳統的兒童遊戲──向跑前,然後把頭蓋在棉被裏,轉動身體十次,然後跑回起點——卻得到意想不到的成功。孩子們都是樂於在新環境裏玩熟悉的遊戲。

信徒時刻

這些遊戲帶來了孩子,我們應藉此機會讓他們認識屬靈的事物,希望能開啟他們的心扉。嘗試以下的經文,在遊戲中帶領一個禱告:

馬太福音18:12-14,失羊的比喻──這是一個很好的傳福音工具,適合那些有迷失感覺的小孩。

馬可福音4:35-41,耶穌平靜風浪──假如耶穌能處理使徒生命中受自然界所帶來的威脅,難道祂不也能看顧我們的生命嗎?

我們在南阿里桑那宿營的時候,在附近的一個公園發現了一個洞。利用這個洞,我們開始一個冒險遊戲。少年人首先要走一里長的山路、攀爬幾顆大石,然後在協助下進入下面的黑洞。孩童都感到極具挑戰性。 過去的每一年,這遊戲都被確認為是一個能建立信徒信心的理想地方。當我們在洞的深處時,孩子是需要關掉他們的手電筒。此時,洞裏一片漆黑,孩子於是發覺到我們的世界原來是可以如此黝黑的。

讓我們看詩篇119:105:「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然後唱「你的話」。遊戲的結果是生命的改變。孩子領悟到,在這個黑暗的世界行走,若沒有可靠的光來引領,我們的腳步將會是何等的危險。


*中文翻譯參考台灣中正大學心理系普通心理學課程第十三章。

文:Grodon and Becki West 譯:余美芳

曾刊於2001年1-2月「苗」雙月通訊

Copyright(c)2000 by Child Evangelism Fellowship Inc.
翻譯版權(c)2001 萬國兒童佈道團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