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自言自語:「多麼可愛的孩子!我要教她唱歌和手指戲,要她填顏色,但她太年幼,未能明白求耶穌作救主的意思,我會留待另一老師負責。」
女孩漸長和升讀另一班。當她聽到但以理在獅子坑和大衛殺死巨人的故事,她很激動。當老師講到一個小男孩與群眾分享他的午餐時,她咯咯地笑和覺得她是在山邊,坐在耶穌身旁。
老師想她必定是基督徒
觀察這快樂的孩子,老師心想:「我不能判這天真無邪的孩童有罪。」於是她略去救恩的呼召,只強調耶穌愛小孩。
小女孩九歲了,在新的班裏,她背記金句和聖經的經卷,她用清脆和肯定的聲音唱出關於耶穌的歌。
「我有否察覺她允滿渴望的雙眼?」老師沉思著。她打算邀請她的學生接受耶穌,但不知如何帶領孩童到基督前,她用刺激的遊戲、手工和派對代替。
女孩升到少年班,這老師詳細地演示聖經課,他設計有趣的工作紙和鼓勵學生背誦經文。
當他看著全班時,他心想:「那位紅褐色眼睛的女孩很認真和有好行為,她必定是基督徒。」假設其他老師已做了他們的工作,他沒有向學生發出邀請接受基督。
每一班都充滿愛和關懷,每次課堂都有充足的準備,作業完全與故事配合,但是最深層的需要被忽略。
主日學老師有時太專注課堂、金句和手工,他們未能看見孩童最渴望接受耶穌為救主。
我知,因我就是那穿紅裙的女孩。
註:Jewell Johnson從沒有獲得接受耶穌為救主的機會,直至她協助教會舉辦的暑期聖經班,其中一位老師感到她仍在罪中,於是邀請和她傾談。這老師向她解釋神救贖的計劃,最終珍奧莊臣在17歲時成為神的真正兒女。
文:Jewell Johnson 譯:梁景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