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月26日

讓神的話植根在意願裏

按照小朋友的渴求動工

相信你知道馬太福音第四章的故事。西門彼得和安得烈正在打魚,耶穌跟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他們毫不猶疑放下漁網,清楚表明服從的立場。

你留意到耶穌的說話嗎﹖祂是說:「來跟從我。」而不是說:「每星期的其中一天來見我。」也不是說:「現在你已遇見我,這已足夠,繼續去打魚吧!」

我們身為基督徒,應該明白跟從耶穌是全時間的,而不只是星期日的日程。人們第一次遇見耶穌,我們都假設他不會懇求神的寬恕,而是繼續過以往的生活。其實,耶穌是他生命之主,希望他放下自己的意願,尋求主的指引。只要神的話植根在意願裡,渴望做神想做的事的程度就會增加。孩子必須明白這正確的想法。

晚禱過後,讀一年級的艾雲問:「神是否真的希望我們把所有做錯的事情跟祂說對不起?」「是的,祂希望如此。」她爸爸說:「神監察我們所做的每件事和等待著我們跟祂說對不起。」

「若我們忘記告訴祂一些事情,祂會否生氣﹖」她問道。爸爸回答說:「祂知道我們不可能記下所有事情,但我們所記起的,神必想我們告訴祂,那祂便可以幫助我們不再犯下那些錯誤。」艾雲思想著時,停頓了好一會,然後說:「爸爸,我想再祈禱。」

我們怎樣能夠幫助孩子建立他們的渴求﹖我們怎樣能夠激發他們每天所作的決定,使他們活在神的旨意中?

在牧養兒童方面,我們將大量的資源投放在聖經的教導,令孩子學習順服神,但是除非他們「渴求」的是按照神的旨意,否則我們的教導也是枉然。讓我們看看一些關於怎樣才能幫助孩子的例子。

耶穌以撒種的比喻〈馬太福音十三章〉指出,神的道只會紮根在那些決意接受耶穌基督的人心裡。這個決定非常重要。如果孩子不是基督徒,那我們只能希望短暫影響他的行為。

占美小時曾聽過救恩的信息,但到四年級才接受基督。「今天,救恩對我來說更有意義。」他對一位小組組長這麼說。占美開始掌握到聖經的真理,在數月後,他的媽媽明顯地發現他在許多方面表現美善。聖經的真理終也找得好土。

基本概念

教導信主的孩子明白為何要服從神的話,以下是四種基本概念。

「先解釋罪是甚麼──違反神的話,會傷害自己。」在威路谷教會教導一群小四、五年級的荷莉登莉說:「孩子要絕對清楚知道甚麼是對與錯,這樣才想知道更多甚麼是真理和正確的事。」

述說獎賞和後果的概念。換句話說,作出決定影響深遠。荷莉登莉稱:「如果孩子看到今天小小的選擇,明天能夠達到很大的果效。他們可以得著鼓勵,作出好的決定。一個小小的謊話帶來的連鎖反應,引致極大的痛苦,這是容易明白的。尊敬父母,也有連鎖反應。強調好的決定帶來的影響多於做錯事的後果,否則你嚇著孩子而已。」

教導孩子知道影響其意願的因素。影響孩子決定的因素有許多,彼此互為爭競。娛樂界、廣告商及傳媒特別以孩子為推介對象。「要向孩子揭示,這世界是不斷嘗試影響他們的決定和渴求。」荷莉說:「在我們『應許地』的課程裡,有一個名為『神的智慧』整全課堂,教導孩子如何獲得作出決定的智慧,就是文化或聖經。」

鼓勵孩子決心做好,作出以聖經為基礎的決定。「那些真正尋求神,透過神的話指引日常生活的孩子,一定看見明確的方向。」荷莉說:「孩子渴想聖經的話,還是嗤之以鼻,就看你是否看重聖經,帶來不一樣的影響。」

且讓我們看看怎樣教導聖經。

教出最佳效果。將你對聖經的教導,融入在孩子的實際生活中,例如:當講及那青年財主時,可連繫一位年青富有的歌星。孩子沒有多大機會遇著青年財主,但他們身邊卻有大量歌星。列舉現實例子,透過特定的情況,教導他們聖經是可以引領他們的。

利用健全的教學原則,提升學習能力。在任何環境,孩子學習一些重要的概念時,年齡差異會造成限制──簡單至要他們留心,也會是限制。我們不能期望二年級的孩子會呆坐聆聽三十分鐘,縱管是一名年青富有歌星的事。導師使用的語言必須要配合年齡。

教導要有創意,務求幫助孩子明白怎樣應用聖經真理在日常生活中。利用話劇或媒介,較用老師說孩子聽的方法更吸引,因為你可以切合需要不同學習模式的孩子。從孩子的角度,嘗試評估你的教學創意程度。

提供一個對話的安全地方,讓神的話在孩子的意願裡紮根。你可以考慮舉辦每週小組聚會,讓相同的導師和相同的孩子,一起分享跟從耶穌的實際情況和困難之處。

要以身作則,讓孩子看見一個跟從聖經的生命。分享合適而具體的情況和身為基督徒面對的挑戰。要孩子學習一些未曾見過的事情會有困難,但他們可以從你的身上體會。

當孩子看見你刻意跟隨耶穌,他們會更明白你為要他們有同樣的意願而下的苦心,他們也更能領略耶穌說「來跟從我」的意思。

文:David Staal 譯:陸劉玉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