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月28日

如何教導偶然參加聖經班的孩子


現代與未來的孩子

在聖經班中,我們問孩子:「可否告訴我們一些關於摩西的事情。」七歲大的加菲揮動他的小手,等待回答。當我們請他作答時,他好像很意外似的。

他猶疑了一會兒後說:「啊!他已不再生存在地球上了。」對!我們接納他的答案,但有些失望,莫非他只有這個想法?

然而我們應否覺得這情況很奇怪呢?加菲參加聖經班一星期一次或三星期一次,跟著便消失一個月甚或更久,然後又突然出現。他真心接受耶穌基督,愛上聖經班,學習又勤快,但他不穩定出席,我們要幫助他成長,實屬一大挑戰。除了少數孩子外,班中其實有很多像加菲的孩子。身為導師,面對不穩定的出席,參加者只來一次,怎樣不灰心喪志呢?或者我們的經驗可以幫助你。

「名字的重要」

設計一個方法,令你可以叫出每個孩子的名字──甚至乎他只告訴你他是某人的表親,住得非常遙遠,又不會再回來。如你覺得有必要,可使用名牌,但不限於訪客使用,孩子不想這樣與別不
同,所以一是給所有孩子戴上名牌,一是不用。

請一位導師負責點名,將新名字加在出席表上,然後牢記。另一位導師把「不認識」的名字寫在筆記簿上,如有需要,可在他的名字後加上記號〈如黑頭髮、年紀稍長,藍恤衫……〉如在商場遇見一位孩子,你可能未必記得她的名字,但最少你可以在班上準確地叫出每個名字。

每次稱呼孩子令孩子有受到親切款待的感覺。你可以用以下正面的歡迎語:「見到你在這裏,我很高興。」有些孩子缺席通常都不是他們自己能夠控制的範圍,我們會聽到:

「我哥哥要去踢足球,我們一家人去觀賽,這是我過去兩星期到過的地方。」

「我們失了電話,所以不能請別人載我們一程。」「我忘記了要回來,但當我記起時已太遲了。」「我們有了一個新嬰兒,因媽媽要工作,所以我要照顧她,不能來。」「我爸爸和祖母都准許我來,但媽媽不許,我真的希望能夠每週也在這裏。」

以上的例子真是數不勝數。假如導師批評孩子缺席,他們會感到沮喪。

「鼓勵參與」

孩子每次回來,如果可以參與課堂活動,他們會更接受你的教學方法。你不要說:「你們都知道這首歌了。」寧可說:「這首歌的信息非常好,你們把它看作是一首從未聽過的新歌,留心聽,跟著我們再唱一次。」

如果你要頒發一些需要持續努力一段時間才可以獲得的獎賞,也要給每位出席者一份小禮物。贏得獎賞的覺得擁有兩份禮物很特別,其他不能獲得獎賞的也不致空手而回。

即使是慣用的溫習遊戲,也要解釋規則。假設你玩了多款遊戲,你應該不會知道那個孩子之前是否玩過。遊戲要簡單,解釋也要扼要,這樣每一位孩子才可以一起玩。

當出席率不穩定時,導師多傾向放棄原來的一系列課堂計劃,這會有礙恆常出席者──那些最有可能建立堅固靈命的孩子。例如:孩子需要明白摩西的一生事蹟的順序,應說出他被放在蒲草箱、瞥見應許地以至被神埋葬的經過。

因為你從不知道誰會出席,所以要隨時準備在課堂時間加入救恩信息。福音信息是課堂中最具影響力的一環,但也可教授一些與佈道有關的實物課程,背誦金句和唱詩。選擇其中一個環節帶出得救信息及作出邀請。恆常出席的孩子從不同的途徑聽到福音,可以將之傳揚。但對待像加菲的孩子,按照我們的做法,是要令他記起他是屬於神的,因他面上的表情已反映出他每次的喜樂。
得理斯決志信主後的短短時間內,已有三、四次沒有出席喜樂團。他回來的那天,自願向神禱告說:「感謝你帶我回來,我早知道我應該在這裏!」

抓緊機會給參加者聆聽和回應福音。六歲的戴安娜接受了邀請,參加她家附近的教會舉辦的五日聖經班。她環視四周說:「噢!這是教會了嗎﹖我從未到過這樣子的地方啊!」她在該星期接受基督,但不恆常出現。差不多過了一年,她參加了教會中的一些特別聚會,走到一位帶領她信主的女士跟前說:「你記得我嗎?你去年在這教會教我祈禱。」你永不知道真理在甚麼時候紮根在少年人的心裡。請留意,這位導師不像我們班中的孩子那樣來去無蹤。

愛的圍繞

我們愛那些每週經常看見的孩子,他們在課堂上給予的幫助很大。我們也愛像米高的孩子,他來去不定。米高雖已接受基督,但他的缺席令他不完全學習到基督徒應有的行為。當他開聲為宣教士祈禱時,很快便語塞了,他停頓一會後,匆匆地說:「禱告結束。」

我們愛像九歲的撒瑪花的孩子。當我們問誰上教會時,她回答:「我過往有時會去的,我可以舉手嗎?」那些每週也來上課的孩子看見朋友參與,縱使他們不經常回來,也可以從中得益。暑期聖經班完結數週後,一個恆常參與的八歲孩子跟我們說:「你知道嗎?阿瑪達昨天在學校重覆唱著:『主!請賜我一個宣教的心。』她在我們的暑期聖經班學這首歌。她雖然唱得不十分準確,但蠻整齊。」

不要為不穩定出席的孩子煩躁和憂心,乃盡量利用課堂的每時每刻,達致最佳的教導果效。每次都要為著孩子出席課堂而感謝神,縱使只是出席一年兩次和甚至孩子知道摩西的事情,僅限於他已不再生存在世上而已。

為這些孩子留下美好的回憶,好讓每當有些事情觸發他們思想神時,他們記起你班上用心的教導和曾經決志的情況。他們長大成人,能夠自己作出決定時,他們可能會成為忠心的教會肢體。這件美事曾發生在我們身上呢!

文:Barth and Sally Middleton 譯:陸劉玉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