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月26日

讓神的話在心裏紮根

指引孩童每天與神建立關係

沒有其他東西比「我必須要做」的命令更令人生厭。小時候,我要聽從一條命令:「你一定要有一段靈修時間。」這段十五分鐘的時間包括讀經和祈禱。它的重要性就好像那刻在石頭上的第十一條誡命一般。

事實是聖經沒有提及要有慣性的十五分鐘靈修時間,而是透過每日默想神的話和祈禱,建立與耶穌的關係,讓聖經活現,並紮根在心裏。

與神的話產生互動關係是不間斷的──你坐下、行走、躺下、起床,每日每夜都如是〈申11:8-21;詩1:2〉,祈禱也要恆久〈帖前5:17〉,正如耶穌發覺時常與神單獨相處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沒有每天與神「相會」和讀祂的話,就很難在靈裏成長和過基督徒的得勝生活。

鼓勵孩子建立持久的日常靈修習慣,與神建立關係,在靈修時間加入嶄新的元素是必要的。如果我們只是隨便快讀某人的信,然後想那人急急幫我們購買一大堆的雜貨,這段友誼要維持多久才可成就以上的事呢?

任何美好的關係建基於至誠的分享,我們與神的關係也應該是這樣。從三方面指引孩子與神獨處,他們的靈修時間會更見亮光。

連繫神的心

渴慕神的話─花時間慢慢享受它-是與神的心連繫的最好方法。祂的話是一封給我們的情書,認識祂的話就是認識祂,認識祂就是愛祂。

渴慕神的話也包括翻閱聖經,默默思想祂。馬利亞所應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坐在耶穌的跟前,留心聽祂──思想祂是誰和敬拜祂。

推動孩子渴慕神話語的一種極佳方法是引領他們閱覽聖經中關於耶穌與人相處的經文。鼓勵他們大聲讀出一段經文,請他們求耶穌展示祂自己。引領他們默想的過程可以是這樣:如果你那時與耶穌一起,你會怎樣?我從耶穌所說的話學了甚麼?祂的樣式怎樣?祂的行為怎樣?祂是否伸出祂的手和觸摸他人?祂憂愁還是快樂?那些人跟祂說甚麼?利用這些練習幫助孩子明白怎樣與神的心連繫,知道祂是誰和體會祂的真實。若這樣對你來說很新鮮,你要先行嘗試,後才指引孩子。那可是件喜悅的事。

聽見神的心

在任何一種涉及人的關係中,對話是雙向的,不是單向的。當我肯花時間聆聽神的話,我發現神愛跟我們說話,沒有任何東西比這更令我興奮。聽祂說「我愛你」,令我們脫離那籠統「神愛世界」的愛,達致個人的、互動式的及一對一的愛的關係中。學習靜心留意神的同在,期待聆聽祂的聲音,是一大振奮元素,幫助人進入飽有經歷的靈修時間。

教導孩子明辨神的聲音是很重要的。祂是永恒不變的,昨天和今天的祂也是一樣,祂絕不會說任何違反祂自己的話。

要確保孩子知道怎樣締造有利他們聆聽的環境。收音機或電視機的聲浪,可以令他們不能聽見神的聲音。讓孩子求聖靈對他們說話,明白剛才所讀的經文的意思。不要焦急。給他們時間寫下或畫出心中所領受的,然後請他們分享。

按照神的心意禱告

當孩子發現他們真的可以透過禱告而有所不同時,靈修時間對他們別有意義。他們已有耶穌所說的孩子信心,這是進入天國的必要元素。他們當知道不必長大成人才可影響世界。當他們按照神的心意祈禱時,大山也可以挪移。

按照神的旨意祈求是禱告蒙應允的關鍵〈約壹5:14-15〉,教導孩子學懂神的旨意更能激發他們。利用經文禱告是尋求神國度禱告者的重要環節。

利用詩句或經文禱告的意思是找出一節經文或一段經文,幫助人領會神對某件事情的看法,然後把那經文轉化為禱告。孩子會從研讀聖經中找出經文祈禱,並享受前所未有的興奮。

指導你班中列出一些他們想祈禱的事項。尋找合適的經文,帶領他們怎樣把它放在禱告中。例如,為別人能夠認識耶穌而禱告,翻至羅馬書5:8,祈禱說:「天上的父神,我為占美祈禱,讓他知道你有多麼愛他,並相信基督已為他的罪死。」或別人經歷困難時,祈禱說:「神啊!你是賜人平安的主,請每天賜平安給珍妮,求你今天與她同在。」〈帖前3:16〉列舉一些例子後,說出其他經文出處,讓孩子各自發揮自己的禱告。鼓勵他們把經文寫在一本筆記簿上,以便他們面對不同處境時,也能參考應用。

幫助孩子明白靈修時間是令人飽有經歷的時間,可以增進孩子與耶穌的感情,並且讓神的話一生紮根。孩子一旦發現自己的潛能,身邊的成人又幫助他們認識和發揮潛能 ──看哪!不單靈修時刻不再一樣,甚至神的國度也不再一樣。

10個樣本故事,連繫神的心以下的經文展示耶穌如何與人互動。孩子讀完經文後,請他們安靜地坐著,讓他們想想如果他們身處那環境,會怎麼辦?請他們回答這些問題: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其中一人,你有何感受﹖耶穌說和做甚麼﹖如果你在那裡,你如何回應祂﹖這個故事讓你知道耶穌的甚麼事情?從這方面思想耶穌,會令你更愛祂嗎?

耶穌的降生 ── 路 2:1-20
孩子與耶穌一起 ── 可10:13-16
麵飽和魚 ── 約6:1-13
牧羊人和失羊 ── 路15:3-7
撒該 ── 路19:1-9
睚魯的女兒 ── 太5:21-24
和35-42在水上行 ── 太14:22-33
耶穌安慰門徒 ── 約14:1-11
耶穌受死 ── 約19:28-37
多馬 ── 約20:19-29

文:Sandra Higley 譯:陸劉玉瑛